非凡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非凡结合科技,让娱乐更有趣

旧闻新语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   主页 > 旧闻新语 > 公司新闻

鄂托克旗:“播”光所及点亮致富新“牧”光

发布时间:2025-09-16 13:51        作者:小编

  清晨的海岱嘎查草原,伴随着啃食牧草的牛群,牧民娜仁高在镜头前娓讲述着鄂托克草原悠久的游牧文化;夜幕降临,赛罕塔拉嘎查的牧民创业者古斯楞在正将来自阿尔巴斯山的羊肉、手工艺品和天然羊油手工皂等特色产品一一展示给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他一边熟练地分割、包装羊肉,一边用真诚朴实的语言介绍:“朋友们,这些都是我们乌兰镇的宝贝,纯手工制作、无添加、天然健康……”屏幕另一端,订单纷至沓来。

  如今,“草原风光、文化底蕴与优质好物同屏共现”的画面已成为乌兰镇“草原村播”的寻常风景。方寸屏幕,正化作展示乌兰魅力、驱动产业发展的窗口。

  作为最早一批尝试“草原村播”的牧民,古斯楞真切感受到了数字时代为牧区带来的新机遇。线上直播直接拉动了特色产品的销量,顾客收到产品后的真实好评,也会被古斯楞细心收集、真诚分享,成为新一轮直播中的“信任资本”。

  越来越多的人因产品品质而了解乌兰镇,形成一个从“线上传播”到“线下体验”再回到“线上扩散”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以宣带销、以销促宣”。而这背后,正是乌兰镇政府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的坚实支撑。

  长久以来,乌兰镇优质的农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本土特色产品虽品质上乘,却囿于地域限制,“藏在深闺人未识”。丰富的非遗文化和独特的草原风情也亟待传播,颇有一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无奈。2025年5月,鄂托克旗委政府提出打造“草原村播”的品牌战略。乌兰镇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建成了4个设施完备的“草原村播体验站”。

鄂托克旗:“播”光所及点亮致富新“牧”光(图1)

  这些直播体验站不仅配备了专业的直播设备,更注重对本地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与整合。通过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开展“手把手”实操教学,有效降低了农牧民参与直播的门槛,助力其迅速掌握数字营销技能。截至目前,通过自主举办与积极参与相结合,乌兰镇已累计开展专题培训20余场,覆盖农牧民主播及后备力量超过1500人次。

  如今,在乌兰镇,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本土网红主播已有20余位。他们从手执牧鞭到轻点屏幕,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牧民向“草原带货达人”的转变。渠道一非凡娱乐通,活力迸发,曾经局限于本地市场特色农畜产品销量显著提升,实现翻倍增长,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农牧民的“钱袋子”。

  平台搭建是基础,人才运用是关键。乌兰镇着力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本土直播力量。为此,精心选派10名驻村第一书记组建“助农直播先锋队”。他们率先垂范,带头开播,用自身的公信力为家乡产品“代言站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乌兰特色的直播新路径。

鄂托克旗:“播”光所及点亮致富新“牧”光(图2)

  乌兰镇政府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与驻村第一书记共同进行直播,为家乡特产代言。马涛摄

  更重要的是,先锋队建立了“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帮扶机制,针对滞销户、困难户的优质农畜产品,第一书记们亲自上阵策划专场直播,利用自身流量和人脉精准对接销售渠道。截至目前,通过线上平台已累计实现特色产品销售额100余万元,并带动线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支“政府牌”直播团队,在日常走访中也化身为“流动培训站”,随时随地为农牧民答疑解惑,指导拍摄技巧、产品上架,带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看热闹”的旁观者,转变为“干起来”的稳定开播“新农人”。“一部手机连草原,村播带火鄂托克”已不仅是响亮的口号,更是乌兰镇农牧民躬身实践的行动指南。

  在“草原村播”推进过程中,乌兰镇主动延伸服务触角,赋予直播间“云端服务站”的新职能。各社区书记、主任、网格员也纷纷走进直播间,开辟“社区直播间”专栏。

  “社区直播间”里,镜头聚焦的不仅是地方风物特产,更是政策传导、文化展演与民生服务。主播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在线解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规、医保报销流程、就业帮扶政策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同步推介本土文艺精品与特色物产,实现“政策入心、文化悦民、产品出村”。

  该类直播充分发挥新媒体覆盖广、触达快、受众精准的独特优势,显著提升政策传播效能与服务覆盖面。驻村第一书记与社区工作人员频频联动,成功构建集政策宣传、文化惠民与经济促创于一体的数字化服务新模式,凝聚基层共建共享合力。

鄂托克旗:“播”光所及点亮致富新“牧”光(图3)

  同时,“草原村播”也成为助力特殊群体、传递人文关怀的温暖平台。镇政府积极对接都斯图社区残疾人手工坊,在直播中讲解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设计灵感及其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深切感受作品的匠心与不易。直播期间,同步设立线下展销摊位,并由镇政府工作人员现场协助产品推介与销售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不仅显著提升了乌兰镇残疾人手工坊的社会知名度,更吸引了多家企业、单位及个人踊跃下单订购。据统计,自直播开展以来,该工坊产品销量实现二十倍以上增长。

  在乌兰镇,“草原村播”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销售,蝶变为全方位展示乌兰魅力、精准引流客源的“金钥匙”。在“草原村播”的镜头下,无数网友跨越千里,沉浸式领略波光潋滟的都斯图河、亲眼见证非遗传承人指尖流淌的技艺、实时“参与”牧民家中熬制奶茶的醇香时刻……这种“好物共风景一色,售卖与风情同辉”的创新模式,不仅让屏幕前的观众对产品心动不已,更让他们“种草”了乌兰镇独具魅力的草原生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份吸引力,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那达慕大会期间人流如织,草原天路自驾车辆络绎不绝,自行车赛事选手驰骋而过,帐篷露营点缀夜晚草原——多元旅游形态正在此处蓬勃生长。

  “可以去你们那里挤羊奶、看草原日出吗?”“体验骑马可以去哪里?”“羊肉多少钱,真的是草地散养羊吗?”“有没有阿尔巴斯山羊晾制的干羊肉出售?”“能推荐几家有特色的牧家乐吗?”类似的咨询在直播间和后台络绎不绝。

  乌兰镇多家餐饮店、牧家乐和旅馆经营者反馈,近几个月来,明确表示通过“草原村播”了解并预订行程的游客数量显著增加,仅那达慕大会期间就吸引游客22万人,同比增长144.44%。

  一股“线上看景种草、线下体验打卡”的热潮正在乌兰草原悄然兴起。乌兰镇文旅产业的“温度计”,正因这“云端”吹拂而来的清新之风而持续攀升。

  从角落里点亮的第一盏补光灯,到如今数十个直播间夜夜星光汇聚;从驻村书记初试镜头的些许生涩,到牧民们面对镜头自信满满的吆喝;从单一的卖货平台,到集文化传播、特产销售、政策直达、民生服务、文旅引流于一体的“云端驿站”, 乌兰镇政府以“草原村播”为支点,实实在在地撬动了辖区发展方式、服务模式、产业形态的深刻转变。

  如今,漫步乌兰镇,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仅仅是牛羊与草场,更有“流量”、“话术”与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一方由镇政府精心培育、用心守护的手机屏幕,已成为照亮农牧民致富新路的宏伟“牧”光,也链接着这片古老草原在乡村振兴征程上“物畅其流、客聚业兴、政通人和”的崭新未来!(马涛)